研透评审新标准 助推创建攻坚战

作者:李劲松 来源:本站原创 录入者:渠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:2021年03月11日 点击数:

2020年底由国家卫健委出台新的医院评审标准(2020版),这对于我院即将创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可以说是挑战性极强,医院领导提前谋划,成立了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领导小组,并从不同部门、岗位抽调人员成立了创建“三甲”办公室,“三甲”办加班加点认真学习新标准内容,条条梳理、逐字推敲,现将学习新标准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,供全院职工交流学习。

新标准的修订秉承“继承、发展、创新,兼顾普遍适用与专科特点”的原则,紧紧围绕“医疗质量安全”这条主线,推动医院评审由以现场检查、主观定性、集中检查为主的评审形式转向以日常监测、客观指标、现场检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,进一步促进医院践行“三个转变、三个提高”的高质量发展。

本次标准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为前置要求部分,共设3节25条评审前置条款,相当于原来的核心条款,是三级医院评审的准入门槛;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,共设 74节240条监测指标,此部分在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低于 60%,内容包括医院资源配置、质量、安全、服务、绩效等指标监测、DRG评价、单病种和重点医疗技术质控等日常监测数据,数据统计周期为全评审周期;第三部分为现场检查部分,共设24节183条,在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高于40%,降低评审人员主观评价偏倚,提升标准可操作性和评审结果客观性。

本次标准的修订共有四个变化:

一、具有时代性:充分融入2011年以后国家新颁政策和医改要求,比如《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》、《医疗质量管理办法》(2016版)、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》、《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》以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要求,同时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。

二、增强科学性:评审评价由主观定性向客观定量转变。《标准》增加了医院资源配置、质量、安全、服务、绩效等指标监测以及DRG评价、单病种质控和重点医疗技术等日常监测数据的比重,引导医疗机构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,减少突击迎检行为;降低了现场评审的比重,增强评审结果的客观性。

三、提升操作性:对原标准中操作性不强,或者可以用日常数据监测替代现场检查的条款进行了剔除或调整,《标准》现场检查部分共24节183条,较原标准的66节354条有大幅度压缩,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。

四、体现兼容性:《标准》充分借鉴了国际上部分医院评价机构的工作方法和标准,采纳了国内一些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,与国际国内评审评价管理先进理念更加契合和兼容。

审核:王青     供稿:李劲松

【字体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