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口病勿“小”觑,识别预防记“心”里

作者:刘婷 来源:本站原创 录入者:渠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1日 点击数:

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,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,全年均可发病,好发于夏季和秋季,5-7月为第一发病高峰,9-11月出现次高峰。

该病主要密切接触传播(接触患者疱疹液、唾液、粪便污染的玩具、餐具、奶瓶等),呼吸道飞沫传播(患者咳嗽、打喷嚏产生的飞沫携带病毒),消化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。

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、头痛、咳嗽、流涕、口腔溃疡,以及手心和足底出现疱疹等。疱疹通常在发病后 1—2 周内消退,但有时可能会引起并发症,如心脏疾病、脑膜炎等。因此,我们要学会如何识别儿童手足口病,以便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。

如何识别儿童手足口病?

掌握“四不”口诀即: 不痛、不痒、不结痂、不结疤。发病初期出现发热、咳嗽、流涕类似于感冒症状,1-2天后手掌、脚掌、屁股会冒出米粒大小的红疹或水疱,口腔内也会出现疼痛的溃疡,小朋友会因此不愿意吃饭、流口水。

预防手足口病,十八字口诀:

“勤洗手、常消毒、避人群、多通风、强体质、种疫苗”

n 勤洗手,是第一道关卡!饭前便后、外出归来,用肥皂认真搓洗20秒,病菌无处藏。

n 玩具、餐具常消毒,孩子的小天地要干净。高温煮沸、消毒剂擦拭,不放过任何细节。

n 少去人群密集处,尤其是病毒活跃期,避免接触患病小朋友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

n 开窗通风不可少,每天3次,每次半小时,新鲜空气能赶走不少病菌。

n 增强体质是根本,均衡饮食、充足睡眠,让孩子的免疫力“up up”。

n 接种疫苗,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,可增强免疫力,降低感染风险。

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?

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,可在家居家隔离,若出现体温超过39℃且高热不退;宝宝精神差、呕吐、烦躁、手脚发凉、身体发抖甚至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。

划重点啦!划重点啦!划重点啦!

本病重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脑干脑炎、脑脊髓炎、神经源性肺水肿、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,并可导致死亡,存活着可留有后遗症!!!

亲爱的宝爸宝妈们,手足口病勿“小”觑,识别预防记“心”里哦,只有在健康的基础上,孩子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供稿:新生儿监护室( 刘婷、何志慧)
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联系即删

参考文献:

[1] 崔焱.张玉侠.儿科护理学,第七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1.12

[2] 刘颖.综合预防与治疗干预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[J].吉林医学,2025,46(03):708-710.

[3] 吴燕兰.你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了吗[J].人人健康,2025,(04):92.DOI:10.20252/j.cnki.rrjk.2025.04.017.

[4] 薛辉.儿童重症手足口病,家长需警惕[J].妈妈宝宝,2025,(01):8-9.

[5] 焦欢.预防手足口病,健康我先行——手足口病预防知识[J].健康必读,2025,(20):115-116.

【字体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评论